用好“五步工作法”打赢“脱贫攻坚战”
毕节市金沙县以“春风行动”为统揽,全面落实“五步工作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脱贫攻坚中精准问效。截至目前,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县级领导示范样板点建设全部位列全市第一,全县100个示范样板点建设(其中县级4个,乡级96个)已初具规模,完成茶叶种植10.509万亩、退耕还林种植11.75万亩、辣椒育苗10万亩、食用菌380万棒、中药材1万亩、有机高粱育苗12万亩、烤烟育苗3.75万亩,香葱基地开工建设1.8万亩、完成基础设施建设0.62万亩、种植0.25万亩。
切合具体实际,制定规划设计
结合具体实际,对县域范围内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规划设计。2018年,全县范围内规划调减玉米种植30万亩,新增辣椒种植10万亩、香葱5万、中药材1万亩、食用菌1300万棒,实施退耕还林11.75万亩,发展绿壳蛋鸡养殖100万羽,种植烤烟3.75万亩,有机高粱12万亩,实现“五大区域”旱地基本农田特色高效经济作物全覆盖;100%的的贫困村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00%的贫困人口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10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技术团队覆盖。
责任落实到人,确保部署到位
金沙县印发了《中共金沙县委金沙人民政府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对2018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推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一是产业规划和项目到村到户到人。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政府(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亲自上阵,认真谋划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项目和细化措施。确保每个乡(镇、街道)有一个特色种类,每个村要有一个优势品种。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二是春耕物资备足备齐到村到户到人。农牧、供销等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资需求,围绕主导产业,坚持“本地育苗,就近供应”的原则,建设种苗繁育基地,满足本地用苗需要,同时加强农资市场综合执法,保证农资质量。三是利益联结机制到村到户到人。以农村“三变”改革为统揽,落实农户的产业链、利益链、价值链中的份额,推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通过龙头企业和千家万户农民的有效联结,确保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四是产销链接机制到村到户到人。培育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推进“村社合一”。每个贫困村有1个以上农产品定向直通渠道,每个贫困村和规模化农业基地至少有一个电商网店。五是专家技术服务团队到村到户到人。全面开展“万名农技专家下基层活动”,持续办好新时代农(市)民讲习所,用好“土专家”“田秀才”,统筹技术力量,围绕种、养、加、销关键环节提供技术服务,实现对每个扶贫产业、每个贫困村、每个合作社的全覆盖。
注重能力培训,提升技术水平
通过重点培训与分级推广相结合,确保村组干部对工作熟悉,种植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对政策了解,掌握种植技术。以“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为载体,围绕“六讲六干”,大力开展各类讲习活动,激发了群众想发展的内生动力。由县委组织部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组织农技专家对全县广大农户开展种植技术分级培训。2018年以来,农牧局组织针对辣椒、蔬菜等种植技术培训1800余人次,林业局针对退耕还林、经果林等栽培技术220人次,恒大集团针对贫困户就业培训334人次,解决就业278人。全县各单位自行组织培训11400余人次,参加上级调训592人次,新时代大讲堂培训8000余人次,大大提升了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群众技术水平。
强化督查考核,促进增比进位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县督办督查局牵头成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专项督查组,制定详细的督查方案,进村入户蹲点督查,围绕“五大重点区域”、示范样板点建设、辣椒种植、香葱种植、茶叶管护等方面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专项督查。督查贯穿整个春耕生产的全过程,10天一督查,10天一排名,对督查考核得分90分以上且排名前三的乡(镇、街道)分别授予红旗3面,2面,1面。目前为止共授予红旗18面;对督查考核得分低于80分排名后三的乡(镇、街道)分别加记黄牌3块,2块,1块,目前为止共加记黄牌18块;督查结果作为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了督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让各乡(镇)街道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增比进位,全面如期完成县委县政府安排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任务。
严肃追责问责,倒逼工作落实
省委书记孙志刚同志说:“政策设计好了,工作部署周密了,而且也培训好了,也督促检查了,最后没有办好,那就要追责问责”。金沙县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督查中,对工作落实不力的乡(镇、街道),根据督查结果进行排名通报,通报后仍然不作为、慢作为的乡(镇、街道),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或启动预警。对受到约谈或预警的乡(镇、街道)或责任人,记入“正负面清单”管理,纳入干部年度实绩考核。通过严肃追责问责,倒逼工作落实,确保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如期完成任务,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新闻来源:毕节市农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