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winsb.com产业脱贫攻坚工作简报(2018年第4期)
121winsb.com产业脱贫攻坚
工作简报
(2018年第4期,总第8期)
省农委产业脱贫攻坚办公室2018年5月9日
本 期 目 录
▲典型经验
关岭县一个深度贫困村的脱贫梦
江口县念好山字经 做好水文章 打好脱贫战
▲产业发展
林泉镇理清思路推进农业产业发展
贞丰县鲁容乡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工作动态
全省召开产业扶贫指导工作组第一次调度会
毕节市召开第一季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督查工作汇报会
六盘水市开展“春风行动”督查
普定县召开水母河流域韭黄种植现场会
▲产业指导
专家现场提方剂 技术服务筑基石
省产业扶贫指导组调研指导黔西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省产业扶贫指导组到兴仁县指导产业扶贫工作
▲典型经验
关岭县一个深度贫困村的脱贫梦
关岭县永宁镇团圆河村总人口577户2806人,历年建档立卡户256户1060人,现有贫困户134户492人,属全县深度贫困村之一。“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 土地破碎,生产生活条件落后,村集体经济缺乏,是永宁镇团圆河村的真实写照。
面对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永宁镇党委政府及团圆河村村支两委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的基础工作是完善农村生产生活便道建设。2017年,在国家的政策支持及部门帮扶下,全村干部群众“战雨天,抢晴天”,大抓串户路修建工作,目前已完成了两公里的串户路修建,覆盖农户130余户470余人,其中贫困户56户177人。同时,新修建农户亟需解决的3条耕道共5公里,改变了长期以来人挑马驮的困境,群众劳动成本大大缩减,机耕道覆盖地区的1000余亩土地利用率得到极大提高,贫困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一、大抓产业促脱贫
虽然农作物亩产有所增加,生产成本降低,但团圆河村要实现脱贫还任重道远,归根结底是群众收入结构单一,主要以传统的种养殖及外出务工为主,农作物种植不成规模,商品化程度不高,农户单家独干的种植习惯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发展。镇党委政府和团圆河村村支两委认识到“一只筷子易折,一捆筷子不易折”的道理,只有依托实际,借鉴“塘约经验”,大力发展“村社合一”,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脱贫攻坚才有出路。凝集共识,统一思想后,团圆河村结合自身高海拔实际,自筹资金13万元,申报深度贫困村产业发展资金50万元,通过基层党建引领、合作社示范、农户自愿参与,启动了村集体第一个产业项目——高山冷凉蔬菜种植项目。该项目规划种植大蒜、西兰花、上海青等秋冬季蔬菜200亩,项目启动后,村干部和驻村工作组卯足干劲,开启了“无假日”工作模式,两周内流转土地150余亩,完成大蒜种植50余亩,后续工作有序开展。为带动农户发展,合作社还免费向有种植意愿的贫困户发放大蒜种子10800斤,同时动员无劳动能力的11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增加收入,在用工方面优先考虑贫困户,吸纳18户贫困户进入蔬菜基地务工。
二、优化结构扩渠道
团圆河村以“三权促三变”为着力点,按照“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要求,抓住有利时机,最大限度地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着力扩大产业覆盖贫困户范围。永宁镇镇及团圆河村各级干部因地制宜、集思广益,寻找适合团圆河村发展的产业项目。辖区内小河寨组虽耕地贫瘠,但森林覆盖率高,适合发展林业,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小河寨组找到一条发展楠竹种植的路子。目前团圆河村1000亩楠竹种植项目正在申报立项,种植图版正在紧张规划中。
当了解到辖区内的余家寨组水源丰富,自然生态保存完好,纯天然山泉一年四季从未断流,水质良好,镇村各级干部又萌发了开办矿泉水加工厂的想法。有了现成的资源,团圆河村干部说干就干,迅速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及时将水质取样化验,检验结果出来后各项指标均全部合格,水质符合矿泉水加工条件。目前,团圆河村用于修建矿泉水加工厂项目申报的省财政厅壮大村集体资金100万元已获得立项批准,项目方案正在进一步规划设计中,占地动员入股等相关基础工作正有序开展。项目实施后将解决10名贫困群众长期就业问题,项目见收益后,预计每年壮大村集体经济6万元,将分批次带动32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脱贫。
三、强化干部责任,培养群众自信
工作中,永宁镇村党委政府以负主责的高标准政治站位勇挑重担,严管、厚爱干部,压紧压实责任,充分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以群众自我发展为依托,立足现有扶贫政策,加大“大宣传、大走访、大帮扶”力度,坚持“扶贫先扶志、帮贫不帮懒”原则,严格按照“一标准、两公示、一公告”和“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七个不能退”的原则规范进退程序,开好开实评议会,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全面提升“两率一度”,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促进干群关系和谐发展。干部群众齐心协力,使一项项惠民政策得以落实,一个个产业项目得到落地,让团圆河村的脱贫攻坚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在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团圆河村以不服输、不认输、不能输的决心和信念踏出了艰难的一步又一步,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两率一度”明显提升。随着庭院硬化、串户路、危房改造等工程的逐步完工,一个上进的、激情的、美丽的团圆河村将换上新装,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
(安顺市农委供稿)
江口县念好山字经 做好水文章 打好脱贫战
江口县以“生态茶、特色水产、猕猴桃”为主导产业,以“中药材、蔬菜”为增收项目,大力发展生态茶、冷水鱼、猕猴桃、中药材和蔬菜,采取“以长养短、长短结合”模式,让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助推贫困户脱贫致富。
茶产业崛起 巧打生态牌
2008年,贵州省提出大力发展茶产业。江口县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受梵净山影响,县境内小气候突出,年降雨量1000—1200毫米;独特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是发展有机茶园、出口茶园基地的绝佳区域。瞄准江口独特的生态环境,一批客商落户江口,据江口县九龙山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从2012年3月建设以来,现有茶园基地650亩,投产茶园350亩,仅2017年,公司支付劳务费60余万元。基地还通过了欧盟检验的标准,成为贵茶抹茶示范基地之一。目前基地每年可以解决2000人就近务工,90人长期在公司务工,待茶园投产后年预计解决6000人采茶用工,现正在筹备建生产、加工厂房。 60多岁的坪后组村民刘召娣说。“一到采茶季节,最多一天可以收入100多元,最少也有80多元,能在家门口找点钱太好了。”
目前,全县新建生态茶叶基地17.52万亩,投产茶园达9.33万亩,其中建成1个省级茶叶示范园区,3个万亩茶叶乡镇,12个茶叶专业村。涉茶农户达1.86万户、6.72万人,茶产业已成为全县脱贫致富的农业主导主业。特别是春风行动以来,全县已新建茶园2.03万亩,覆盖农户6400户27000人,实现5000人转移到茶产业发展上来,确保500户2000人精准扶贫户实现稳定脱贫。
冷水鱼裂变 做活水文章
江口县水资源丰富,平均水温达18℃至22℃,是发展冷水鱼养殖的绝佳地,2016年,江口县被省农委列为冷水鱼发展裂变县,一大批冷水鱼养殖基地如雨后春笋。
去年,德旺乡整合财政扶贫资金220万元入股东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发展模式,覆盖全乡220户贫困户,其中江口县净河生态农业发展扶贫专业合作社采取飞地模式将该乡漆树村、杨柳村43户贫困户和4户贫困户和净河村173户贫困户联结到冷水鱼养殖基地,带动贫困户通过务工、分红实现脱贫。据精准扶贫户杨再红说“每月固定工资1800元,4亩土地流转到公司,一年收入2400元,参加冷水鱼分红得600元,去年总收入达2万余元。”
该县凯德街道凯市村小龙塘冷水鱼养殖基地,施工队伍正在抢抓工期,目前,养殖场基础设施已经完成50%,预计5月上旬正式投放第一批鱼苗。冷水鱼养殖基地占地100亩,预计年产300万斤鱼,产鱼苗400万尾,可带动60余名农民工就近务工。
同样,德旺乡交界村80亩冷水鱼养殖基地已进入收尾阶段,即将投放鱼苗,预计年产冷水鱼40万斤,产鱼苗200万尾。
截至目前,各乡镇已全面完成冷水鱼项目养殖池建设的选址和土地流转工作。
猕猴桃变“金桃” 铺就致富路
依托梵净山水源充沛、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等独特的生态环境,2014年贵州村华秋实现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落户江口县。目前,公司已建成农旅一体化高标准猕猴桃种植示范园3000亩,有机生态园804亩,以“公司+农户+基地”已发展2万亩,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带动周屯移民扶贫搬迁点建档立卡贫困户149户547人,按人均1亩地建成“猕猴桃精准脱贫示范基地”547亩。
2017年,通过申请户均量化1万元扶贫资金共517万元,以合作社入股到县投资公司,再由县投资公司投入到村华秋实公司,覆盖凯德街道411户贫困户1275人,去年实现分红41.36万元,村华秋实公司付工人务工费达100万余元。
“我今年60多岁了,去年在猕猴桃基地除草、施肥,每天都有60元的收入,几个月就挣了近4000元,还可以照顾了孙子读书。”该街道凯市村楼里组村民唐兰英对笔者算了一笔账。
如今,村里猕猴桃产业发展起来了,一些留守妇女和老人找到了工作,他们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到基地务工。
春风行动期间,全县计划发展猕猴桃3000亩,覆盖农户500户1800人,带动250户1000人。目前,已发展猕猴桃3230亩。
中药材蔬菜订单 村民齐增收
2018年春风行动以来,该县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江口县兴乔果蔬专业合作社与各乡镇(街道)签订订单辣椒7000余亩,合作社负责销售、种植技术指导、收购,政府对辣椒订单面积5亩以上相对集中连片的主体按每亩600元进行一次性无偿补助。直补政策采用先建后补方式,资金由财政涉农资金整合解决,由财政及对应的产业部门实施。
为让种植户增收,该县一手抓订单辣椒种植,一手抓中药材种植,真正让农户通过发展中药材和蔬菜增收致富。
连日来,在各乡镇(街道)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户正在忙着给缬草、黄精等中药材除草。截止目前,春风行动已完成中药材种植8450亩,其中,缬草5000亩、黄精2000亩、厚朴500亩、重楼100亩、白芨150亩、太子参100亩、杜仲400亩。
“今年种植辣椒60亩,目前,辣椒苗已有约3公分高了,预计5月中旬移栽辣椒苗。”怒溪镇两河口村种植大户姚勇益说。
(铜仁市农委供稿)
▲产业发展
林泉镇理清思路推进农业产业发展
黔西县林泉镇按照“围绕一个定位,多元利益连接,实现三化目标”的工作思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产业结构,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林泉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子。全镇现有农业公司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2个,其中村社一体合作社15个。建成了省级农业示范园区1个,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
一、围绕果蔬之乡、农旅一体的发展定位,狠抓规划促发展。
林泉镇地处高海拔、低纬度地区,地形属于丘陵缓坡、土地肥沃,境内山塘水库星罗棋布,水资源丰富,且光照足、积温多,种植水果、蔬菜的糖分和口感等优于其他地区。根据这些特点,林泉镇定位了“果蔬之乡、农旅一体、山上果园、山下田园”的发展思路,并制定了发展“四个一万亩”( 即10000亩猕猴桃、10000亩李子、10000亩蔬菜、10000亩烤烟)规划布局。目前全镇已建成规模化标准化猕猴桃基地5个1.1万亩、李子1.3万亩、其他经果林及中药材1.5万亩,年种植大葱、豌豆为主的蔬菜3万亩、养殖蛋鸡12万羽,基本实现了村村有产业,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同时,大力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成大棚1500个36万平方米,喷滴灌设施3000亩,机耕道90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二、围绕实践“三变”改革,形成多元化的利益连接模式。
按照“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针对村情况、户情况,分类指导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利益连接,有效推动了各大产业落地生根。全镇由村社一体合作社流转土地栽种与农户入股相结合,采取“镇公司+村社一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1.65万亩大葱产业,农户每亩土地分红250元/季+劳动力分红1200元为保底分红(劳动力分红与大葱产量挂钩,大葱产量达到4000斤/亩,劳动力保底分红1200元/亩,产量每增加1000斤/亩,增加劳动力分红200元/亩),扣除农户保底分红及其他投入后,大葱销售的纯利润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3:3:4的比例再进行二次利润分红。涉及的贫困户还可享受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和所得利润10%的分红。海子村在李子种植中,通过反租倒包的形式,使土地资源转化为农民股权和股金,让农民在收取租金和参与企业分红中实现股权收益。农民变股民,农民群众“富”起来。同时,“村社一体”合作社,在壮大集体经济和发展农业产业上发挥了巨大作用。镇级成立了平台公司,各村成立“村社一体”合作社,带领群众共同发展致富。目前,15个村级合作社已经吸纳1150个能人加入合作社,吸纳入社股金50余万元,建成基地18个,发展种植以豌豆、大葱为主的蔬菜30000多亩,种植李子15000亩,劳务派遣1000人。产业的大发展带动了全镇群众持续增收,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全镇农户有摩托车1849辆、三轮摩托车1391辆、小轿车901辆、农用货车126辆、微耕机等农机具1164台。
三、围绕“规模化、特色化、商品化”,推动农业产业发展。
2017年秋季攻势以来,林泉镇按照旱地基本农田不栽种玉米,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全镇耕地面积的85%的目标,把经果林和以大葱为主的蔬菜作为主攻方向。在全市一盘棋“乡镇4位领导创建1000亩以上示范点”要求的基础上,林泉镇镇党委书记、镇长各创建5000亩以上示范点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各村通过讲习所召开群众会154场,结合精准扶贫宣传,向广大群众大力宣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减玉米种植和大葱产业发展等内容,动员广大农户将适宜栽种的地块入股到村栽种大葱,一起致富。同时,紧紧抢抓春节前后的有利时节,早谋划、早安排、早行动,启动大葱育苗1500亩。投入各种产业发展资金1500多万元。其中,引进产业发展农业公司投资8000多万元打造花果山和樱花产业园,镇平台公司和各村合作社整合700余万元发展李子种植,申请产业子基金1500万元投入大葱种植。2017年冬季以来,全镇新增以李子为主的经果林12000亩,实现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新增豌豆为主的蔬菜种植7000亩。为打造“果蔬之乡”品牌打下了坚实基础。
(毕节市农委供稿)
贞丰县鲁容乡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鲁容乡为全面打赢极贫乡脱贫攻坚战,紧紧围绕“调产业、优结构、兴经济、创模式”,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在产业扶贫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调产业,紧紧围绕“春风行动”产业发展要求, 将产业“规划面积”分配到村,责任落实到人,大力发展百香果、芒果、花生、小黄豆、皇竹草等高效产业,减少玉米种植面积。2018年计划推广种植百香果、芒果种植各10000亩。
优结构,通过市场调研,专家认证,结合鲁容乡当地气候资源优势,鲁容乡大力主导发展百香果、芒果种植,生猪、肉牛养殖,整合富之源、天保果业、万牛牧业等龙头企业市场优势,以示范园、养殖孵化园为核心,示范带动“调养玉米”工作,种植“饲料”(皇竹草、菌草)养殖肉牛,养殖所产生的粪便作为有机肥用于发展“两果”(百香果、芒果),形成以“养”养种,以种养“养”,种养一体化,全面优化鲁容乡产业产业结构。
兴经济,充分利用好极贫乡镇子基金,一是按8000元/亩投资到村级合作社,由合作社牵头,龙头企业提供技术,带动全乡群众大力发展百香果、芒果产业,最终由龙头企业按4000元/亩产值进行保底回收。二是大力发展养殖业,通过与万牛牧业、富之源集团等龙头企业合作,建好村级养殖基地,做好家庭养殖单元,肉牛高于市场价2元保底收购,牛犊5000元/头保底回收,生猪保底养殖利润180元/头,养殖统筹发展,互补发展千方百计增加贫困户收入。
创模式,为保障优势产业快速推进,如期实现鲁容乡“两果”(百香果、芒果)4万亩面积的推广,鲁容乡党委政府通过调研、提炼,探索出了“136”百香果、“135”芒果,百香果、芒果推广种植等模式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助农增收。“136”:“1”指的是“一平台”,以“科技+企业+村平台公司+农户”为发展平台。“3”指的是三统一,“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营销”。“6”指的是六种增收渠道。一是土地入股增收。农户以土地入股,300元/亩保底+分红,户年均增收1500元以上。二是就地就业增收,园区可吸纳80余户贫困户就业,月工资2000元以上,年收入2.4万元以上。三是入股期满后回收增收。入股8年后,惠农公司免费将果树及相关土地附着物移交农户,由农户经营,公司保底收购,户均可增收2万元以上。四是自主种植增收。农户自行投工投劳,搭棚种植,公司给以技术指导,并承诺按每亩4000元进行保底收购。五是庭院经济增收。农户充分利用房顶院坝等剩余空间,搭棚架或通过盆栽种植,发展庭院经济,户均年可增收1000元以上。六是二次分配增收。乡平台公司根据所持有股份,将所获收益二次分配,精准量化到贫困户身上。
百香果、芒果推广种植模式,按照8000元/亩的标准对种植百香果、芒果的农户进行投资,合作社作为中心,负责承接、指导、回收百香果、芒果。龙头企业免费指导、培训合作社,再由合作社指导农户,以保障技术衔接,同时由龙头企业对合作社按照4000元/亩产值进行保底回收。作为运转中心的合作社,待百香果、芒果丰产后,每亩可提取6%,其中6%中的50%归合作社管理人员所有,50%作为村集体公益基金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
通过“春风行动”工作开展,鲁容乡共创建“春风行动”科技示范园,核心带动示范区,现场教学点2个,(5000亩的百香果科技示范基地,3000亩的芒果科技示范基地)。截止目前,已完成7800亩百香果、5000亩芒果土地流转工作,用于推广种植的区域发展。
(黔西南州农委供稿)
▲工作动态
全省召开产业扶贫指导工作组第一次调度会
4月23日,省委组织部、省农委和省扶贫办联合组织召开全省产业扶贫指导工作组第一次调度会。省委副秘书长、省扶贫办主任李健,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潘荣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农委主任袁家榆主持会议并讲话。各市(州)农委、扶贫办分管负责同志,全省产业扶贫指导工作组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8个产业扶贫指导工作组组长分别汇报了组队以来工作开展情况,分析了在各地指导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下步工作打算和建议。会议传达学习了孙志刚书记在省委督查室《调整势头好,问题仍不少——部分县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督查调研报告》上的批示精神,并作了下步工作要求。
李健强调,产业扶贫指导组要围绕“八要素”开展工作,从思想观念转变、生产方式转变、工作作风转变上来一场革命,当好施工队长,把工作抓细抓实。各地要突出抓好利益连接,用好特惠贷和农村小额信贷政策,鼓励把资金入股到有实力的经营主体,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要有好的产业发展,要有强的市场主体带动,确保贫困户分享产业发展红利。要集中研究解决产业指导组在各市(州)产业发展中发现的问题,推进产业扶贫指导取得实效。
潘荣强调,今年是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产业指导组下去后要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从讲政治高度,强化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按照“八要素”要求,落实“五步工作法”,找准工作发力点和着力点。工作组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问题,查找各级干部在认识、担当、能力、素质等方面问题,严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主动担当作为,把产业扶贫做实做好,紧盯种植、管理、销售等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开展技术指导。各产业扶贫指导组之间加强横向沟通联系,优化整合技术资源,相互合作借鉴经验,协同做好产业扶贫指导工作。
袁家榆指出,全省产业扶贫指导工作呈现3个特点:一是产业扶贫指导开局顺利,成效初显。指导组共计发现问题78条,提出解决方案65条,督促市(州)解决问题53件。二是各级各部门思想统一,措施到位,效果明显。各地扎实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完成了543万亩替代作物种植面积,把“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环节上、做法上、面积上、产量上。三是深入基层指导,发现了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部分地方在产业选择、资金投入、品牌打造、滞销风险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隐患。他要求,下一步的工作,产业扶贫指导在面上要更广泛,点上要更精准更具体,突出技术指导工作职责,指导情况报告形成常态化,对指导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形成专报上报研究解决。各地要统筹好省市县乡四级产业发展相关数据调度,确保结构调整数据的真实性;把控好农产品市场风险问题;高度重视基本农田非农化现象,严格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有关规定,避免基本农田大规模种植多年生木本果树行为;补齐山区农业基础设施短板,补齐种子、种苗、种繁场等产业发展环节短板的建设;关注省农委网站发布的农产品价格信息,指导经营主体科学合理选择产业发展,避免供过于求、菜贱伤农现象发生。
省委组织部和省扶贫办有关处室,省农委种植业管理处处、经作处、省果蔬站、省蔬菜工作专班、省家禽工作专班、省茶办和产业脱贫攻坚办负责人,各市(州)产业扶贫指导工作组联络员参加会议。
毕节市召开第一季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督查工作汇报会
4月2日,2018年第一季度毕节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督查工作汇报会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集智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市政协主席宫晓农、市委副书记尹志华与会发言指导。会议由市政府副市长李玉平主持,市政府秘书长黄家忠以及市委、市政府相关副秘书长,各县(区)政府(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市直相关单位负责人、市8个督查组组长、副组长、联络员等参加会议。
会上,通报了第一季度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和就业扶贫工作推进情况,市8个督察组分别汇报督查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建议,各县(区)政府(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围绕督查情况作表态发言汇报。会议对当前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取得初步成效给与肯定,对在新阶段呈现出的问题要加以研究解决,不能松懈,确保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的稳、调的准、调出成效。
会议强调,要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八要素”,推动产业扶贫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一是抓时节时令,按计划推进各项种植。按照“八要素”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抢抓时节时令,加快种植步伐,坚决杜绝土地闲置浪费情况。二是抓技术指导,高标准抓好田间管理。各县(区)要认真认真排查整改,真抓实干抓好结构调整工作。各级农技人员要深入示范点、走进田间地头,实现农业技术服务全覆盖,指导群众抓好田间管理,确保种植一片、成功一片。三是抓市场开拓,努力实现订单化生产。各县(区)要按照“一县一业”的思路,选准选好主导产业,努力扩大经营主体种植规模,实现规模化种植、规模化经营,解决“样样都有、样样都不成规模”的问题;要坚持“先找市场、再抓生产、产销挂钩、以销定产”,主动抓好订单、主动找准市场,把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医对接、农企对接落到实处。四是抓要素保障,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各地要继续争取中央和省级项目资金,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要同步谋划好以短养长产业,让群众有持续收入;要建立健全农民调整结构的利益兜底保障机制,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失;要研究破解农村“空巢化”“空心化”“用工荒”等问题,加大对乡镇、村农技人员、农业经营主体、农民技术培训力度,分类建立培训档案,培育造就一支庞大的创新能力强的职业农民队伍,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五是抓宣传引导,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各地要充分利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宣传宣讲结构调整政策,扎扎实实做好群众工作,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要坚持股份化联结,培育利益联结的典型,引导群众流转土地,既获得流转费,又获得土地折成价值入股到总股本里的股份。要结合实际,探索投劳入股、投资转股、土地参股的多元利益联结新机制,让公司、村集体和群众形成利益紧密联结的命运共同体,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六是要超前谋划,为秋冬种及来年工作夯实良好基础。要充分按照省委提出“八要素”要求,既“把握好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突出“六个早”:调减面积早规划、主导产业早选择,种源育苗早准备,干群培训早落实,群众情绪早理顺,龙头企业早引进。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政治任务,产业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以持之以恒的战略定力,抓好抓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保调出效益、调出质量、调出产业、调出一条群众增收致富之路,为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奠定产业基础。
(毕节市农委供稿)
六盘水市开展 “春风行动”督查
为贯彻落实2018年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全市脱贫攻坚推进会暨“春风行动”启动大会精神,抓好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和工作安排,六盘水市农委印发了《关于对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开展督查督办的通知》。从3月12日至3月26日,市农委产业督查组对各县(市、特区、区)农业部门的“春风行动”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进行督查,抽查了14个乡镇、36个深度贫困村(其中17个深度贫困村由“送技能”工作组进行督查)。
从各县级农业部门的工作安排来看,在玉米调减任务142.27万亩中,各县都超任务安排,累计安排替代作物面积165.73万亩(其中退耕还林26.82万亩),截止3月25日,全市已完成替代作物面积120.96万亩,各地春耕物资准备充分,基本能够满足春耕生产的需要。
督查组按照“五个到村到户到人”(产业规划和项目到村到户到人、春耕物资备足备齐到村到户到人、利益联结机制到村到户到人、产销衔接机制到村到户到人、专家技术服务团队到村到户到人)和“三个100%”(100%的贫困村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让100%的贫困人口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10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技术团队覆盖)的要求,走访了大量农户并填写调查表格,在实地查看了基地建设情况、春耕物资准备情况后,还按照“三变”要求,仔细核对了农户的入股协议书、股权证、分红单等。
督查过程中,各地都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如六枝特区银壶社区东风村大力发展中蜂养殖、商品牛、商品猪等主导产业外,还准备筹建村级劳务输出协会,将该村劳动力统一组织、统一调用、就近务工,优先使用贫困户,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近安置和贫困户增收提供了保障;盘州市农业局成立的产业扶贫工作专班中有产业管护专班,有茶、菜、菌、药、果及畜牧产业专班,有盘县火腿产业专班,有高粱产业专班,有农产品加工及产销对接专班,工作安排比较符合实际。水城县花戛乡今年结合地方特色,按照订单安排种植乌苕、红米2000多亩,增加了贫困户收入;钟山区实行全域产业、全域流转,青林乡还探索出了种草养畜的循环产业模式,让平台公司、合作社、农户均可实现当年有收益。
督查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督查组进行了反馈,也对一些问题和当地干部群众做了探讨交流。下一步工作要坚决按照“五个到村到户到人”、“三个100%”和“五有五率五落实”(有机构、有指标、有台账、有督查、有通报,产业到户率、产业见效率、产业贡献率、产销对接率、三变分红率,落实主体、落实产业、落实地块、落实农资、落实市场)的要求抓好产业革命示范点工作,按照《六盘水市创建农业产业革命示范点实施方案》(六盘水农领办发〔2018〕2号)要求,将农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与产业革命示范点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六盘水市农委供稿)
普定县召开水母河流域韭黄种植现场会
为贯彻“一县一业”政策,狠抓落实“春风行动”,大力推进普定韭黄产业发展,确保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3月16日上午,普定县召开水母河流域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韭黄种植现场会。普定县相关部门领导,园区韭黄种植户、园区相关负责人等60余人参加会议,县农业局技术骨干10余人到现场作技术指导。
现场整地开厢、施肥、种植,在场的所有人都严格按照步骤,以亩密度3000穴,宽行0.9米,窄行0.3米,穴距0.35米,每穴约25株的规格,有条不紊的进行韭黄标准化移栽。
据了解,普定韭黄产业力争到年底发展完成10万亩。现场会的召开,是全县韭黄种植一个良好的开端,各乡、镇(街道)会紧跟步伐,在近段时间内开始韭黄移栽种植,确保落实好韭黄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县早日完成“一县一业”,大幅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实现脱贫致富。
(安顺市农委供稿)
▲产业指导
专家现场提方剂技术服务筑基石
4月15日,省产业扶贫指导工作组第六组组长罗有铭邀请贵州省著名玫瑰花专家、贵州省植物园周洪英研究员深入镇远县青溪镇铺田村玫瑰花基地开展现场技术服务。
对于玫瑰花产量不高的问题,周洪英研究员经现场“把脉”,发现了三个症结:一是修枝整形不到位,造成花冠不能正常发育,冠幅小,品质低、产量低。二是追肥和病虫害防治不到位,导致部分地块带根瘤病植株占20%。三是抹芽不及时,导致大量养分流失。
针对三个症结,周洪英研究员开出了三个“方剂”:一是现场指导清除病株,进行土壤消毒。二是邀请专家、技术员、种植户到贵州省植物园参观、学习。三是在秋季派技术员到现场指导修枝、整形。
经过专家的指导,铺田村的玫瑰花将在年亩产500斤左右鲜花的基础上提高到亩产近千斤,亩产值增加2000元。听了周洪英研究员的现场指导,铺田村支书十分感慨的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不对,是胜读百年书!!”。
技术服务是深化产业革命的基石。只有筑牢这块基石,把科学研发、实验与应用结合起来,实现问题就地攻关、技术就地集成、成果就地转化,才能做大做强我省特色优势产业。
(黔东南州农委供稿)
省产业扶贫指导组调研指导黔西县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3月22日,由省农委党组成员、总农艺师黄俊明率队的省产业扶贫工作指导组第四组到黔西县调研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市、县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等陪同调研,并与县分管领导、涉农部门负责同志就产业扶贫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在永燊乡,省指导组一行听取了乡镇主要领导汇报全乡如何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群众增收等方面的汇报后,随后深入甘沟村和干井村查看了2000亩脆柿套种丹参产业基地。省指导组一行详细了解了脆柿套种丹参产业的发展模式、品种、种植面积、种植方法,对经营管理、进苗渠道、引进的经营主体及贫困户参与务工的收入和利益链接等情况。并对丹参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从除草、用药、灌溉、后期管理等方面给予了指导,对今后丹参优质高效栽培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调研组对永燊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成绩给予了肯定,认为永燊乡产业发展措施得力、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明确,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同时该乡对下一步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要调整思路,适应变化,搞好种植内部调整,优化种植,把玉米调减下来,发展经济作物,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二是要注重技术、注重特色、注重推广,引进扶持大型企业,搞好品牌创建和宣传。把品牌建设与当地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做大做强丹参套种脆柿产业。三是要加大产业调整工作的力度,以恒大集团的产业扶贫为契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吸纳大量的贫困户就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助推脱贫攻坚实现群众致富增收提供坚强的保障。
(毕节市农委供稿)
省产业扶贫指导组到兴仁县指导产业扶贫工作
3月27日,省产业扶贫指导第八工作组组长、省农科院副院长、党委委员周维佳等一行八人到我县指导调研产业扶贫工作,州、县农业部门和相关企业负责人陪同调研。
指导组一行分别到真武山街道马家屯居委会黔仁茶基地和城北街道纯寨佳文生态农业五星枇杷基地实地调研指导,分别从基地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三变”改革、目前最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解。
在黔仁茶基地,公司负责人介绍了基地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目前基地3500亩白茶已经开始采摘,基地采取贫困户到基地采茶务工获得收入的方式,带动当地几百户贫困户就业,公司致力于将基地打造成黔茶文化旅游一体的示范点。在听取介绍并实地查看后,指导组对茶产业发展和病虫害防治方面给予一些建议和意见。
在生态农业五星枇杷基地,公司负责人分别从无公害产品和产品深加工方面给指导组专家介绍基地产业发展情况,基地目前种植枇杷规模7000多亩,今年投产3000余亩,公司坚持绿色环保发展理念,在产品深加工方面,做了一些前期工作,去年基地举办枇杷节宣传效果很好,目前已经收到多家网上订单。目前困难是冷库储存技术和资金方面,指导组对基地产业发展现状和困难给予建议和意见,对资金方面存在的困难,指导组表示会积极向省委反馈,尽力帮助解决相关困难。
(黔西南州农委供稿)
送:省扶贫办,各市(州)党委、政府,贵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
发:各市(州)农委、畜牧(水产)局,贵安新区农水局,县(市、区、特区)农业部门、产业脱贫管理部门,省农委机关各部门、单位。
签发:黄俊明 审核:易勇 编辑:齐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