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winsb.com产业脱贫攻坚工作简报(2018年第1期)
121winsb.com产业脱贫攻坚
工作简报
(2018年第1期,总第5期)
省农委产业脱贫攻坚办公室2018年1月8日
本 期 目 录
▲政策宣传
《关于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政策解读
▲典型经验
册亨县扶贫干部带头建电商体验馆销农产品
金沙县“绿壳蛋鸡”拓宽贫困户致富路
▲产业发展
贞丰县“一平台三统一六增收”模式引领百香果产业发展
毕节市“五个突出”扎实推进产业扶贫
▲工作动态
全省四大农业产业带动83.5万贫困人口发展
省农委启动2017年度产业脱贫攻坚考核
遵义市调减玉米转变结构助推脱贫攻坚
百里杜鹃管理区农校对接助脱贫
▲政策宣传
《关于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
指导意见》政策解读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现就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贫困村要想脱贫,这与驻村干部是有很大关系。只有认真负责的驻村干部,才能带领贫困村实现脱贫。近日国家下发《意见》,把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和脱贫难度大的贫困村作为重中之重,加大驻村干部选拔和管理力度,从健全体制机制入手,规范人员选派,明确工作任务,加强日常管理,严明考核激励,着力解决驻村帮扶中选人不优、管理不严、作风不实、保障不力等问题,确保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精准、帮扶扎实、群众满意。
二、主要政策
(一)规范人员选派
1、精准选派。坚持因村选人组队,把熟悉党群工作的干部派到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的贫困村,把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派到产业基础薄弱、集体经济脆弱的贫困村,把熟悉社会工作的干部派到矛盾纠纷突出、社会发育滞后的贫困村。
2、优化结构。优先安排优秀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参加驻村帮扶。每个驻村工作队一般不少于3人,每期驻村时间不少于2年。把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和脱贫难度大的贫困村作为驻村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
3、配强干部。新选派的驻村工作队队长一般应为处科级干部或处科级后备干部。干部驻村期间不承担原单位工作,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到所驻贫困村。脱贫攻坚期内,贫困村退出的,驻村工作队不得撤离,帮扶力度不能削弱。
(二)明确主要任务
一是宣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各项方针政策。二是指导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工作,参与拟定脱贫规划计划。三是参与实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危房改造、教育扶贫等精准扶贫工作。四是推动行业和专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五是推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协助管好用好村级集体收入。六是监管扶贫资金项目,推动落实公示公告制度。七是做好贫困群众思想发动、宣传教育和情感沟通工作,激发摆脱贫困内生动力。八是加强法治教育,推动移风易俗,指导制定和谐文明的村规民约。九是帮助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十是帮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培养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打造“不走的工作队”。
(三)加强日常管理
1、落实责任。县级党委和政府承担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职责,建立驻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督查考核。乡镇党委和政府指导驻村工作队开展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工作,支持驻村工作队落实精准帮扶政策措施,帮助驻村工作队解决实际困难。
2、健全制度。建立工作例会制度,驻村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至少组织召开1次驻村工作队队长会议。建立考勤管理制度,明确驻村干部请销假报批程序。建立工作报告制度,驻村工作队每半年向驻村工作领导小组报告1次。建立纪律约束制度,促进驻村干部遵规守纪、廉政勤政。
(四)加强考核激励
1、强化考核。县级党委和政府每年对驻村工作队进行考核检查。坚持考勤和考绩相结合,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与期满考核相结合,工作总结与村民测评、村干部评议相结合。年度考核结果送派出单位备案。
2、表彰激励。对成绩突出、群众认可的驻村干部,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符合条件的,列为后备干部,优先选拔使用。
3、严肃问责。对履行职责不力的,给予批评教育;对弄虚作假、失职失责,或者有其他情形、造成恶劣影响的,进行严肃处理;同时,依据有关规定对派出单位和管理单位有关负责人、责任人予以问责。
(五)强化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省级党委和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负总责。市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对驻村工作指导和支持力度。县级党委和政府负责统筹配置驻村力量,组织开展具体驻村帮扶工作。地方财政部门要统筹安排,为驻村工作队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
2、加强督查检查。省级党委和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驻村工作队进行督查抽查,总结典型经验,加强薄弱环节,纠正突出问题,完善管理制度。督查检查结果在省域范围内通报,并督促做好问题整改。
3、加强培训宣传。各地加大对脱贫攻坚方针政策、科技知识、市场信息等方面培训力度,帮助驻村干部掌握业务知识,提高工作能力。要注重发现驻村帮扶先进事迹、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加大宣传力度。
4、加强关心爱护。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派出单位要为驻村干部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驻村期间原有人事关系、各项待遇不变。派出单位可利用公用经费,参照差旅费中伙食补助费标准给予生活补助,安排通信补贴,每年按规定为驻村的在职干部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对因公负伤的做好救治康复工作,对因公牺牲的做好亲属优抚工作。干部驻村期间的医疗费,由派出单位按规定报销。
▲典型经验
册亨县扶贫干部带头建电商体验馆销农产品
王顺勇是册亨县农业局下派驻村扶贫干部,近两年来一直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致力于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方面,促成了一批脱贫攻坚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位于贵州边缘山区的册亨县,被无数大山重重包围,区位优势不明显,属亚热带气候区。为充分发挥独特的气候资源,作为技术人员的他,积极引领农户靠种植蔬菜和水果产业,找准了群众增加收入的产业。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与他的工作组2016年在岩架镇发展种植香蕉9703亩,惠及蕉农791户316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5户860人),2017年又在岩架和双江两镇发展种植香蕉15228亩,惠及蕉农 960户3840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47户2188人)。
由于技术服务到位,果园管理得当,今年有4000多亩香蕉开始挂果,大面积的香蕉已到成熟期,急需采摘销售,如何把农产品变成商品,把水果变成现金,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大难题。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经过多方调查了解,决定充分利用电商平台来销售蔬菜和水果产品。2017年年初他与册亨县兴贵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协商成立了农村电商平台岩架体验馆。该体验馆通过淘宝、天猫等销售平台,把册亨无公害蔬菜和水果销售到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
经他多次动员,发动精准扶贫户与册亨县农村电商平台岩架体验馆达成长期供货协议,并明确在营销产品收购的时候,优先收购当地贫困户产品,为农业产业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同时,将农产品从农户到消费者所节省出的中间环节利益直接让利给农户,增加了农户收入。截至目前该电商体验馆帮助农户销售产品100多万斤,直接帮助群众增收100多万元。极大地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了群众的积极性和脱贫的信心,
下一步他将继续带动群众大力发展农业产业,辐射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到发家致富的行列中,通过电商平台加大销售力度来提高农户的收入,引领带动贫困户脱贫奔小康。
(黔西南州农委供稿)
金沙县“绿壳蛋鸡”拓宽贫困户致富路
在脱贫攻坚大会战中,金沙县把贫困户脱贫的基点放在以项目兴产业上,依托绿壳蛋鸡生态养殖,在抓重点、解难点、造亮点方面下功夫,不断拓宽贫困户脱贫增收渠道。目前金沙县30个贫困村发展的绿壳蛋鸡,成活率、产蛋率分别按90%、40%计算,预计将实现年产蛋量997.12吨,产值2991.36万元。
抓重点,明确思路聚焦产业
“正常情况下,一只绿壳蛋鸡一年能产绿壳鸡蛋160到200枚,每只蛋的市场价格在1.5元左右,比发展传统种植收入要高好几倍。”日前,金沙县西洛街道办事处在向红星社区37户贫困户发放绿壳蛋鸡鸡苗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一边发放,一边为贫困户算了算经济账。
金沙县根据近年来县内外发展绿壳蛋鸡养殖成功的实践,围绕“群众真受益、脱贫真见效”的脱贫攻坚发展目标,结合全县28个计划出列村和2个深度贫困村实际,坚持“有能力的扶起来、扶不了的带起来、带不动的保起来”的思路,计划今冬明春按照“一户一个生态养鸡棚、放养半径占用2亩林地、饲养60只绿壳蛋鸡”的标准,在全县的30个未出列贫困村26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15.7万羽绿壳蛋鸡,并辐射带动全县30万羽绿壳蛋鸡产业的发展。
贫困的“痛点”和“难点”在哪里,产业扶贫的脚步就跟进到哪里。金沙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通过理清发展思路,加大贫困村“短、平、快”产业扶贫力度,力求做到项目全覆盖、脱贫有保障,让贫困村“化蝶起舞”,使贫困农民“华美转身”。
解难点,定向发力突破瓶颈
年过七旬的张安福是红星社区的贫困户,因摔伤后,腿脚不便,家中的一亩三分地是他所有的经济来源。
发展绿壳蛋鸡养殖,虽然有了发展思路和市场前景,但是大多数的贫困户仍面临资金、技术等许多难题需要得到有效解决。为解决贫困户养殖启动资金缺乏的问题,金沙县委、县政府通过整合财政扶贫资金1300多万元,用于补助鸡舍、鸡苗、饲料、鸡药等环节的建设。
在养殖方面,为确保该项目能够达到预期养殖效益,金沙县农牧局专门成立了生态家禽专班,安排22名技术人员蹲点指导这30个贫困村绿壳蛋鸡养殖发展,在鸡舍建设、场址选择、饲养管理、疫病防控、鸡舍粪污治理等方面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并要求每人每月进村不少于3次,实行一周一调度,年底纳入个人的绩效考核。
“考虑到我家经济条件比较具体,又没有这方面的养殖技术,一开始就不打算喂。”张安福看着鸡舍中活蹦乱跳的鸡苗介绍道,当社区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免费把鸡舍修好,免费把鸡苗送来,技术人员又来指导怎么喂养,心里才吃下了“定心丸”。
目前,金沙县已建成生态鸡舍2242余个,免费发放鸡苗6.9万羽,培训贫困户11693人次。
造亮点,创新模式探索路径
“输血”不是长远之计,“造血”才是脱贫致富的最好药方。在深入推进贫困村绿壳蛋鸡养殖项目中,金沙县借鉴“塘约道路”,在30个贫困村成立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负责承建、经营和履行建立的贫困村、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采取“村社一体化”养殖发展模式,努力实现社会增效、贫困户增收、助推脱贫攻坚。
在西洛街道红星社区,大力推行“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贫困户”的扶贫模式,经组织群众会、院坝会反复做工作,扶贫资金覆盖的贫困户一致同意将37万扶贫资金按每户5000元原始股的标准入股到社区集体经济,所得利润的70%由贫困户分红,30%计入社区集体经济积累。
“我们已与县农产品供销公司签了订单合同,下一步将努力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探索‘互联网+’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红星社区“第一书记”张锋介绍,合作社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得销售利润、入股分红利、劳动薪金的同时,将把养殖、销售、品牌创建等紧密结合,为造血式扶贫做出更大贡献。
(毕节市农业产业脱贫攻坚办公室供稿)
▲产业发展
贞丰县“一平台、三统一、六增收”模式
引领百香果产业发展
贞丰县鲁容乡充分利用资源禀赋优势,在专家、乡党委政府、惠农公司、乡平台公司和农户“五方”联动下,采取“一平台、三统一、六增收”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百香果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快速脱贫。
“一平台”是指“科技+企业+村平台公司+农户+市场”发展平台。“三统一”是指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营销、统一品牌发展百香果产业。“六增收”是指六种增收渠道:一是土地入股增收。农户以土地入股,按每亩300元保底加分红,入股农户年均增收1500元以上。二是就地就业增收。惠农公司已吸纳200余户贫困户300余人在园区就业,每月工资2000元以上,就业贫困户年收入2.4万元。三是回收管护增收。农户园区土地入股8年后,惠农公司将土地、果树及相关附着物移交农户,由农户经营,公司保底收购,户均可增收2万元以上。四是自主种植增收。鼓励农户自行投工投劳,搭棚种植,惠农公司给以技术指导,并承诺按每亩3000元进行保底收购。五是庭院经济增收。农户充分利用房顶院坝等空余空间,搭棚架或通过盆栽种植,搭建农家“降温架、致富架、养生架、幸福架”,发展庭院经济,户均年可增收1000元以上。六是二次分配增收。乡平台公司根据在惠农公司持有的股份,将所获收益进行二次分配,精准量化到贫困户,帮助其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目前,该乡已完成百香果种植3500亩,已成熟上市约26万斤,销售值为200万元左右;今后该乡计划用两年时间在全乡推广种植15000亩,可带动1332户5680余人增收致富。
(黔西南州农委供稿)
毕节市“五个突出”扎实推进产业扶贫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四场硬仗”战略部署,毕节市以优势产业为抓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三变”改革为纽带,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精准到户为核心,着力“五个突出”,助推产业脱贫。
突出政策引领,强化措施到位。为充分发挥该市山地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助推产业脱贫,实现同步小康。出台了《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的实施意见》,印发了新型经营主体、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奖补办法等“1+7”农业农村综合改革配套文件。编制了《“十三五”特色产业精准扶贫方案》及“1+23”产业扶贫三年行动方案,出台《毕节市今冬明春农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组建了工作专班,开展经常性督促指导,确保产业扶贫春季攻势及秋季攻势行动要求落到实处。全市贫困人口由138.99万人减少到92.4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9.75%降低至13.19%,产业扶贫取得一定成效。
突出资源禀赋,发展优势产业。一是打造马铃薯种薯及商品薯基地。重点打造威宁、赫章种薯生产基地;在金沙、黔西、织金等低热河谷地带建立早熟菜用马铃薯基地。在其他县区建立商品薯生产基地。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520万亩,已建立种薯及商品薯基地227万亩,鲜薯产量达676万吨,产值达到100亿元,覆盖贫困户11.9万户,贫困人口45.4万人。二是打造高山冷凉蔬菜基地。已初步形成了以威宁、七星关、大方、纳雍为主的夏秋喜凉蔬菜产业带,以七星关、大方、黔西、金沙为主的特色辣椒产业带,以威宁、大方、黔西、织金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带。全年蔬菜种植达到308.58万亩、产量达到606万吨,优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20万亩,菜农人均净增收2000元,覆盖贫困农户6.26万户,贫困人口23.99万人。三是打造优质出口茶原料生产加工基地。以“奢香茶文化”、“乌撒烤茶文化”、“贡茶文化”为契机,建设高山生态茶基地、高品质绿茶原料生产加工基地、优质出口茶原料生产加工基地。全市茶园面积84.09万亩,其中无公害认证茶园43.857万亩、有机认证茶园3.976万亩,可采茶园45.86万亩,茶叶总产量11015吨、总产值30.02亿元、综合产值32.92亿元,覆盖贫困农户0.56万户,贫困人口2.6万人。四是打造中国最大的食用菌基地。以龙头企业带动、工厂化生产驱动,专业合作社联动的发展路径,大力发展特色珍稀食用菌和具有季节优势大宗食用菌。种植面积达4.79万亩,产量25万吨,食用菌种植户人均增收3200元,覆盖贫困农户1.67万户,贫困人口5.84万人。五是打造畜产品基地。依托可乐猪、威宁黄牛、半细毛羊、黑山羊、乌蒙乌骨鸡、织金白鹅等特色畜禽品种资源,积极打造特色畜产品生产基地。2017年猪、牛、羊、禽存栏分别达392.52万头、114.92万头、90.38万只、1826.08万羽;出栏243.91万头、15.36万头、29.05万只、1086.82万羽,覆盖贫困户2.02万户,贫困人口7.06万人。
突出园区引领,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强化农业园区示范引领作用,已建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分区完善、一二三产融合、效益显著的农业园区。率先在农业园区推动“村社一体、抱团发展”、“五联”促“三变”、ppp模式等农村改革,形成了“园区+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贫困户)”利益共同体,实现了农业园区与贫困户紧密连接。园区累计入驻企业达981家,建成产业基地122.75万亩,覆盖贫困人口19.89万人,产业示范带动效果明显。
突出经营主体,创建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进省内外龙业企业入毕开展生产经营业务,支持各类农业中小微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探索股份合作制、二次返利、利益共同体等更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更为稳固的产业链条。实现“小群体”对接“大市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全年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330家以上,资产总额80亿元,年销售收入总额45亿元,覆盖贫困户1.2万户;合作社总数达14065个,注册资金达247.6亿元,带动贫困户12万户45万人,人均增收1000元。在1981个贫困村已建立合作社6169个,实现贫困村合作社全覆盖,深度贫困村建立合作社1580个,实现深度贫困村村村有经营主体。
突出“三变”改革,激活农村发展新动力。以“塘约经验”促改革,在350个村开展了“塘约道路”改革试点工作,带动7.6万农民变为股东,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万人,返乡农民工8541人。以“三变”促改革,在全市10个县(区)93个乡镇105个村推进“三变”改革市级试点。“三变”改革带动集体经营性资产折价1.39亿元,入股5436.51万元,实现农民变股东6.38万个,其中贫困人口变股东1.6万人。以“五联三变”促改革,开展“五联”促“三变”改革试点26个,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典型44个。以“土地确权”促改革,全面开展10个县(区)、266个乡镇、3702个村的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目前,已全面完成权属调查工作,完成200个乡镇、2929个村、158.8万户农户、1129.1万亩耕地的登记簿建立。
(毕节市农委供稿)
▲工作动态
全省四大农业产业带动83.5万贫困人口发展
2017年我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来抓,重点推进蔬菜、茶叶、生态家禽、食用菌和“一县一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全省农业产业扶贫取得阶段性成效。其中,生态家禽、蔬菜、茶、食用菌等四大农业产业带动83.5万贫困人口发展。
2017年,我省从19个省直单位抽调人员,由省农委牵头组建家禽养殖、蔬菜种植2个专班,集中力量推进生态家禽、蔬菜两大重点产业发展。省农委专门成立产业脱贫攻坚办公室,将各类涉农资金按不低于80%的比例用于产业扶贫,并积极推进扶贫产业子基金项目落地,促进政银企互动,实现政策与企业、资金与农业项目有效对接。
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农业产业加速发展,生态家禽、蔬菜、茶、食用菌四大农业产业,共带动83.5万贫困人口发展。其中,蔬菜种植面积累计1687.37万亩(次),产量2462.91万吨,实现产值859.9亿元,覆盖贫困人口30.7万人;茶园面积717.59万亩,产量32.71万吨,实现产值362.37亿元,带动16.1万人脱贫;生态家禽出栏1.47亿羽,蛋产量23.46万吨,产值126亿元,带动脱贫21.3万人;食用菌种植规模10.56亿棒、产量56.98万吨,实现产值55.69亿元,带动贫困人口15.4万人。
此外,“一县一业”深入推进,全省共种植精品水果518万亩、马铃薯1100万亩、薏仁米82万亩、酿酒用高粱82万亩、荞麦73.3万亩,特色生猪出栏150万头,优质肉牛出栏143.95万头,优质肉羊出栏363.85万只,冷水鱼产量1.08万吨。
农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呈“爆发式”增长。到2017年底,全省“三品一标”产地认证面积3474.1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0.9%,比2016年增长了63.9%。
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依托,产业扶贫发展平台持续夯实。2017年,全省共引进53家家禽类龙头企业和14家食用菌生产企业。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711家(含国家级25家),农民合作社达5.8万个。
全省共建成6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431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入驻园区企业4543家,75%以上省级园区分布在贫困县。水城县、湄潭县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县。
全省以改革创新为助力,优化利益联结机制。深化“三变”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把农村“三变”改革作为脱贫攻坚的“新引擎”。通过“保底收益+效益分红”等模式,增加贫困农户财产性收入,增强贫困农户参与产业发展获得感。目前,全省968个乡镇、2523个村开展“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其中贫困乡镇369个、贫困村1232个。
前三季度,全省309.5万农民通过参与“三变”改革累计获益15.57亿元。各级财政整合资金折股量化25.04亿元,其中10.77亿元量化到村集体,10.66亿元量化到48.21万贫困人口。
省农委启动2017年度产业脱贫攻坚考核
根据《贵州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行动方案》(黔党办发〔2017〕24号)和蔬菜等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有关要求,2018年1月4日,省农委产业脱贫攻坚办公室从九个市(州)农委抽调相关人员组成3个省级考核组,分赴相应市(州)进行交叉考核,正式启动2017年度产业脱贫攻坚考核工作。
本次考核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各市州自查,第二阶段为省级考核。考核重点对各地在蔬菜、茶叶、生态家禽、食用菌、“一县一业”等产业推进中的工作部署、管理机制、产业推进、主体培育、督促检查、日常工作等方面进行评价。根据评分排位情况,考核结果将按好、较好、一般确定等次。
遵义市调减玉米转变结构助推脱贫攻坚
——遵义市调整玉米种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2018年1月2日,遵义市召开调整玉米种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宋晓路,市政府副市长廖海泉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要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坚决把玉米调减下去,把高效经济作物调增上来,加快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助推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会议指出,减玉米、调结构是省委、省政府立足我省实际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为引领,下定决心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变革、效益变革、质量变革、动能变革,坚决走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之路的具体战略部署。
会议强调,全市要充分认识到调整玉米种植是农业领域的一次重大产业革命、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次重大历史机遇,必须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结合“一长两短”产业扶贫大力推进玉米调减工作,确保全市旱地基本农田玉米种植实现全部调减。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谋划,大力发展茶叶、辣椒、中药材、竹、生态畜禽5大主导产业和蔬菜、食用菌、绿色“稻+”及其它区域特色产业。
会议要求,要凝心聚力,迅速行动,切实抓住春季农业生产重要时节调整玉米种植,切实做到“五个迅速”,底数要迅速摸清、产业规划要迅速编制、前期工作要迅速开展、干部群众要迅速动员、督促考核要迅速到位,把调减玉米种植工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会议要求,要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发展,确保实现玉米调减“调得好、稳得住、有效益、能增收”,要调出“五个新”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一是调出新产业。立足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目标,有计划地通过茶叶低产改造、零星补缺和辣椒、食用菌、蔬菜、中药材扩面提质等措施,补齐玉米调减后的产业发展。二是调出新主体。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庄园经济、生态农庄、种养大户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经营主体铺天盖地、大经营主体顶天立地,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机衔接。2018年,全市要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70家、庄园经济经营主体30个,新增专业合作示范社100个。三是调出新模式。把农业园区、田园综合体作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主载体,加快建成一批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观光园,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形成层次分明、规模适度、功能配套、星罗棋布、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2018年,全市要创建县级以上农业园区和农业综合体200个。四是调出新业态。大力推进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设施农业、城郊农业等农业新业态,支持发展农业景区、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园、休闲农业产业融合聚集村,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2018年,新建农旅一体化示范点100个。五是调出新动能。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村金融创新等改革发展,健全有利于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配置的体制机制,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向农村集聚。推动承包地“三权分置”“三社融合”,打造农村“三变+N”改革发展升级版,2018年,全市要力推土地流转,每个乡镇必须建立“三社融合”发展合作社1个以上。
会议强调,全市农业战线同志要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把力量凝聚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来,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牢牢把握“人、地、钱”3要素,抓住“农村改革、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构建、脱贫攻坚、基层基础”4个工作重点,制定规划、时间表、路线图,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抓好落实,奋力开创乡村振兴遵义篇章。
会上,市农委、市林业局负责人分别就调整玉米种植工作作了发言。
市委、市政府联系副秘书长,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市农委、市林业局班子成员及副科级以上干部在市主会场参加会议,各县(市、区)比照主会场参加会议。
(遵义市农委供稿)
百里杜鹃管理区农校对接助脱贫
百里杜鹃管理区精准扶贫工作已经进入攻坚拔寨冲刺阶段,为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百里杜鹃管理区教育局党组高度重视,积极研究部署,大力推进“农校对接”,把区内农产品销往学生营养餐食堂,大力助推脱贫攻坚。
戛木管理区种植有“高山娃娃菜”600余亩。近日,中塘村种植点的40余亩已经成熟,进入采摘销售阶段。为切实帮助解决销售问题,教育局党组组成专班,明确责任,安排全区教育系统所有学校对戛木管理区“高山娃娃菜”进行采购,各乡(管理区)营养餐蔬菜供货商积极行动起来,按照需求优先采购中塘村高山娃娃菜。
在百里杜鹃教育局的统筹协调下,全区所有学校完成首批蔬菜采购,共计1518斤,全部送到营养餐食堂供学生食用。今后,教育系统将根据需求,按照营养餐管理办法,继续采购高山娃娃菜,预计在本学期放假前能帮助中塘村销售高山娃娃菜32000斤,实现收入30000余元。教育局2018年将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让区内更多的农产品销往校园。
(毕节市农委供稿)
送: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省扶贫办,各市(州)党委、政府,贵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
发:各市(州)农委、畜牧(水产)局,贵安新区农水局,县(市、区、特区)农业部门、产业脱贫管理部门,省农委机关各部门、单位。
签发:黄俊明 审核:易勇 编辑:罗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