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石阡县茶产业
茶叶是石阡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对于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带动贫困山区脱贫致富,有着其他经济作物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石阡县茶叶在产业化建设、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加快石阡县茶叶产业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对于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实施大扶贫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石阡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丰沛,主要有黄壤、红壤、黄棕壤等ph值为4.5-6酸性土壤类型,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底土无硬盘层、排水性好、坡度适中,适宜茶叶种植面积达60万亩。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茶叶香高味浓,品质优良,生产的石阡苔茶在省内外享有盛誉。
石阡县种茶制茶历史悠久。在50年代初,石阡县茶园面积达到万亩,成为贵州省被国务院表彰的两个县之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石阡县茶叶得到了较大规模发展,2003年-2006年,茶园面积分别为1.75万亩、2.8万亩、4.9万亩、7.12万亩。2007年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省市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石阡县强力推进生态茶产业建设,茶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2007年-2014年,茶园面积分别为9.77万亩、15.6万亩、21.1万亩、24.2万亩、27.3万亩、30.9万亩、33.6万亩、35.76万亩,茶园面积快速扩大,良种化率达95%以上水平,石阡苔茶品种占60%,茶业产销形势逐年好转,茶农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涌现出贵州苔茶集团有限公司、夷州贡茶有限公司、祥华生态茶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县茶叶加工企业达到130余家,茶叶专业合作社4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17家,涉茶人口达到15万,全行业出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产业规模居全省前列,铜仁市第一。
主要经验和做法
1、抓基地建设,推动产业上规模
一是高起点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突出规模、分布实施的原则,制定《茶叶发展规划》,对全县茶产业建设进行统一规划。以园区建设为重点,按照“54321”产业建设规划思路,茶园基地年均以1万亩规模增加,并逐步提高石阡苔茶品种比例,加大老旧茶园改造。在规划在十三五末,全县茶园面积稳定在50万亩。二是高标准种植。石阡县茶园主推黑膜覆盖高效栽培技术,由县委政府统一采购优质茶苗、地膜和底肥,按照统一种植规格种植。并以石阡苔茶作为战略规划品种。三是高投入推动。以退耕还林政策为支撑,整合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中央现代农业等项目资金捆绑用于高标准茶园建设。每年至少投入1000万资金用于茶园基地建设。四是典型示范带动。打造了龙塘省级现代示范园区和羊角山园区2大示范园区,五德新华东部传统茶叶优势产业带,中坝万屯和石固龙塘坳茶叶示范园及10余个千亩规模茶叶基地示范点。通过建设起点高、规模大、形象好的示范园区、基地,有效辐射带动了全县茶产业建设。五是加大老旧茶园改造。采取改良换种、修剪、培肥等措施对全县10000亩老旧茶园进行技术改造。
2、抓技术推广,提升产业科技含量
一是强化茶叶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依托省农科院和贵州大学的支持,在石阡县大力开展黑膜覆盖高效栽培技术、茶园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推广。其中黑地膜覆盖高效栽培技术已在全县及周边产茶县推广,有效提高了茶苗成活率,扩大了茶叶种植区域,累计推广茶园面积超过10万亩,由省农科院与石阡县茶叶局相关人员联合发明的黑膜覆盖栽培技术、已经获得国家专利。2013年以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副校长宋宝安的的亲力指导下,以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团队为主要技术支持,在石阡开展茶园病虫害生物防治、绿色生物农药试验示范及茶园复合生态调控研究,建立了绿色防控技术核心试验示范面积8000亩,辐射推广相关绿色防控技术面积达10万亩。为石阡县茶叶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二是狠抓技术指导。全县按茶区配置县级技术指导员,在重点园区建立了科技工作站,在乡镇建立茶叶管理站,并配置茶叶技术辅导员覆盖到具体茶园基地。建立起县级、园区、乡镇及村民组的“四位一体”的技术服务体系。每年在全县开展茶叶技术培训1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3、抓质量安全,保障茶叶质量安全
一是加强源头管理。规范茶农对肥料、农药的合理使用,建立健全茶叶企业创建、领办茶园示范基地机制,鼓励企业、专业合作社及个体户积极参与“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定认证工作,并在全县主要产茶乡镇建立了茶园用药农药专柜,限制草甘膦、百草枯等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使用,倡导使用有机肥,推广高效低毒农药,鼓励使用生物农药,推行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尽可能地降低茶叶农残超标发生的几率。二是强化检验检测。加大对茶青的随机抽样检测力度,建立抽样检测产品的登记备案和公示制度。三是强化农资监管查处力度。积极开展集中联合执法大检查,依法查处生产、销售禁用农药等违法行为,引导农资经营单位建立进销台账登记制度,并以茶叶质量安全云服务平台为基础,逐步建立建立健全茶叶产品源头追溯信息平台和制度。
4、狠抓品牌培育,打造茶叶区域性公共品牌。
以“绿色、有机、安全、地标”为核心价值。一是以标准化建设培育品牌。在省茶办“十大公共品牌”标准修订工作指导下,以“提高产品品质,突出产品特性”为抓手,制修订了更符合产业发展实际的《地理标志产品石阡苔茶》和《地理标志产品石阡苔茶加工技术规程》两个省级标准。该标准的实施对石阡县茶产业的规范化、清洁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品牌化、集团化发展将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使石阡苔茶从茶树种植、管理到茶叶的采摘、加工,即从“茶园到茶杯”都有了严格的标准化程序规范,更有利于石阡苔茶的品牌的打造;二是依托质量创品牌。执行最严格的食品安全制度,以“宁要草,不要草甘膦”的坚决态度,杜绝高度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提倡使用水溶型替代农药和生物农药等绿色、安全农药,使用有机肥,绿肥,加强对农药的使用监管,大力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并初步建立云服务平台,打造茶叶产品信息溯源平台,推行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与产地认证,从源头上控制茶叶产品质量,从根本上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以文化树品牌。石阡苔茶历史悠久,以石阡苔茶茶树品种为品牌支撑基础的石阡苔茶品牌在全省范围内具备独一无二的先发优势。石阡苔茶是“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是全省“最具公众影响力的十大品牌”之一,石阡标志性名片。县委、县政府近年来投入品牌宣传资金超过1000万元用于石阡苔茶品牌宣传,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广泛深入宣传石阡苔茶文化和苔茶品牌,并每3年举办一次苔茶形象代言人选拔活动,力求在区域范围内打响石阡苔茶品牌,在全国重点茶叶市场提高品牌影响力。
5、狠抓体制创新,大力培育龙头企业。
一是通过茶园土地流转机制,鼓励支持茶叶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创建、领办茶园规模化示范基地,为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为促进茶园规模、上水平提供了有力条件;二是对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从政策上引导、资金上支持、项目上扶持、技术上服务,推行龙头建基地、龙头带基地、龙头联农户的运作模式,增强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目前,在龙塘示范园区、羊角山园区及五德新华一带,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的模式已发挥明显的效果。三是通过招商引资借助外力促发展。积极引进隆泰集团、中粮集团、正山堂茶业有限公司、飞涵白茶公司等一批有资金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大量企业落户石阡。隆泰集团已在石阡建立加工厂房,建立了生产流水线和茶园基地,中粮集团在龙塘园区内建立中粮茶业产品研发基地,与福建正山堂茶业有限公司已达成初步意向,待进一步深入展开合作,飞涵白茶公司在羊角山建立了规模化的黄金芽特色品种基地,将建立加工厂房投入生产加工。与海南北京邨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了石阡苔茶进驻北京邨电子商务平台合作框架协议和石阡县游客集散中心项目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利用电商平台走出石阡苔茶网络渠道的第一步。
在十三五期间,石阡县将立足生态环境、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三大后发优势,围绕将石阡县建成全国重要的绿色生态产业基地这一重要目标,把茶产业从小规模、低水平、低效益的农业生产层面向高附加值的生态化农业产业转变,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推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打造“安全、干净、营养”的长寿之茶。